信息分类:市政府办文件 | 文件编号: | 公开方式:主动公开 |
生成日期:2018-10-29 | 公开时限:常年公开 | 公开范围:面向全社会 |
信息索取号:B33010-0203-2018-0688 | 责任部门: |
瑞府办字〔2018〕53号
瑞金市人民政府办公室
关于明确支持瑞兴于“3+2”经济振兴试验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若干政策责任分工的通知
各乡、镇人民政府,市政府有关部门:
为贯彻落实《赣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〈关于支持瑞兴于“3+2”经济振兴试验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若干政策〉的通知》(赣市府办发〔2018〕35号)精神,加快打造我市“政策最优、成本最低、服务最好、办事最快”的一流营商环境,经市政府研究,现将有关工作责任分工予以明确,并提出如下要求:
一、抓紧研读政策。要高度重视,加强政策研究,对符合条件的、需要赣州层面落实的事项要加强沟通对接,确保支持政策落实到位;对于我市能够落实的事项,要确保“不讲条件、不打折扣”执行到位。
二、抓好政策宣传。要迅速动员,营造氛围,在本部门、本单位的宣传公示栏、电子显示屏、政府网站等合适的媒介内,加强政策宣传,确保支持政策宣传到位,让更多、更广的服务对象受益。
三、细化落实举措。要增强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,对照责任分工表中任务,细化工作措施,指定专人负责,逐条逐项抓好落实。
附件:支持瑞兴于“3+2”经济振兴试验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若干政策责任分工表
2018年10月20日
(此件主动公开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抄送:市委有关部门,市人大常委会办,市政协办,市法院,市检察院,
驻市有关单位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瑞金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10月20日印发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附件:
支持瑞兴于“3+2”经济振兴试验区打造一流
营商环境的若干政策责任分工表
序号 |
重点任务 |
牵头单位 |
配合单位 |
|
一、打造便捷优质的政务环境 |
||||
1 |
全面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 |
规范行政审批局运行,实行“一枚印章管审批”。结合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工作,对行政审批流程、环节、材料等要素进行优化再造,全面简化办事程序,压缩办结时限,争取把我市打造成为全省办事最快的地方。探索制定审批服务运行评价标准 |
市审改办 |
市行政审批局 |
2 |
全面推进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改革,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事项“一网通办” |
依托“数字政府”改革,建设一体化的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平台,推进我市政务服务网与省政务服务网无缝对接,引入第三方支付平台,实现电子证照信息共享功能,除涉密或法律另有规定的行政审批事项,其他全部实现行政审批“网上申请、网上审核、网上发证、网上支付”。打破行政区域限制,试行行政审批共享互认 |
市工信局 |
市行政审批局 |
3 |
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|
争取纳入 “证照分离”改革试点,编制“证照分离”基础事项目录,推进“照后减证、多证合一”。配合试行商事登记试验区全通办 |
市行政审批局 |
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局 |
二、打造服务灵活的投资环境 |
||||
4 |
推进投资项目审批改革 |
试行企业投资项目“多评合一”,推进“一张蓝图”统筹项目实施、“一个系统”实施统一管理、“一个窗口”提供综合服务、“一张表单”整合申报材料、“一套机制”规范审批运行,实现工程项目审批时间在赣州市最短。在“一区五园”试点投资项目承诺制,实行无审批管理 |
市行政 审批局 |
市发改委、市国土资源局、市城建局、市环保局、市安监局、市矿管局 |
5 |
争取申报外商投资企业核准权 |
市行政 审批局 |
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局 |
|
三、打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|
||||
6 |
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 |
推进社会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和特许经营领域,形成经验至赣州市推广。进一步扩大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(PPP)项目清单,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级和省级示范项目 |
市发改委 |
市财政局 |
7 |
积极争取赣州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,倾斜支持我市民营经济发展 |
市民企局 |
各有关单位 |
|
8 |
推进综合 执法改革 |
实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,在市场监管、生态环保、文化市场、交通运输、城市管理、农业、公共资源交易监管等领域推行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|
市编办 |
市司法局、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局、市文广新局、市交通运输局、市城管局、市农粮局、市不动产登记局 |
四、打造内外双向的开放环境 |
||||
9 |
提升招商 引资水平 |
配合争取将试验区专题招商列入省级重大招商推介活动。配合建设好“瑞兴于经济振兴试验区招商网”,实现“招商一网通”。配合研究制定招商引资异地落户项目管理办法,推进试验区招商引资信息共通、利益共享 |
市商务局 |
市财政局 |
10 |
推动更高层次开放合作 |
积极推动“一区五园”与发达地区开展国家级园区结对共建,争取中央企业在军民融合等领域开展产业对接 |
经开区 经财局 |
市发改委、市工信局、市商务局、市财政局、经开区商务局 |
11 |
加快推进口岸作业区建设,争取将赣州港口岸开放功能及政策复制延伸至我市,不断优化通关环境,推动对外贸易便利化 |
市口岸办 |
市商务局 |
|
五、打造配置高效的要素环境 |
||||
12 |
深入推进企业降本减负 |
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,建立动态涉企收费目录清单,严禁清单外收费 |
市发改委 |
市财政局 |
13 |
有效压减用电成本,共同推动实施以“一区五园”为单位直供电交易模式 |
市发改委 |
经开区经财局、经开区商务局 |
|
14 |
持续降低企业物流成本,鼓励进出口企业在赣州港报关进出口,享受赣州港口岸物流发展补助政策 |
市口岸办 |
市商务局、市工信局 |
|
15 |
提高金融要素供给能力 |
争取赣州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力度倾斜支持我市,确保我市贷款增速和存贷比持续高于赣州平均水平。争取开展县域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和县域金融工程试点 |
市金融局 |
各银行机构 |
16 |
大力支持瑞兴于(赣州)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责任公司市场化转型,做大资产规模,力争3年内达到AA资信评级 |
市城投集团公司 |
市财政局 |
|
17 |
加强用地 要素保障 |
争取开展“亩均论英雄”改革,开展工业企业“亩产效益”综合评价,探索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年限制度,探索企业投资项目“标准地”改革试点,深入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。以深化农村宅基地“三权分置”改革为突破点,选取一批有条件的乡镇开展“共享农庄”建设试点,盘活农村闲置资源 |
市国土 资源局 |
各乡镇,市工信局、市农粮局 |
18 |
促进各类 人才集聚 |
配合编制试验区紧缺适用人才导向目录,争取赣州市级人才政策优先向我市倾斜,对获评高层次人才(含D类)以上的专业技术人才,可按规定打破职称岗位职数限制,实现即评即聘 |
市委组织部 |
市人社局、市编办、市工信局、市科技局、经开区商务局 |
19 |
配合制定“一区五园”人事制度改革方案 |
经开区 经财局 |
各有关单位 |
|
20 |
探索实施试验区内公办职业技术学校区域一体招生,争取开展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,定向培养与试验区用工需求高度接轨的专业技术人才。争取创新驱动“1122”工程向我市倾斜,打造“双创”升级版 |
市教育局 |
市工信局 |
|
六、强化保障措施 |
||||
21 |
推动思想大解放、改革再出发 |
要弘扬敢为人先精神,对标国内最优标准,积极借鉴上海、广东、福建、浙江自贸区等发达地区经验,敢闯敢试、敢想敢干,率先在各个领域开辟先行先试的“试验田”。 |
市委改革办 |
各有关单位 |
22 |
要强力推进作风整治,聚焦“怕、慢、假、庸、散”,坚决革除项目落地不快、服务机制不优、干事创业不实顽疾,持续推进“新官不理旧账”专项整治,切实以思想大解放、作风大提升引领营商环境大优化 |
市党风政风监督室 |
各有关单位 |
|
23 |
加强组织 实施 |
要把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战略性工程,要建立工作协调机制,争取各项政策落到实处。要切实抓好总结评估,对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,及时在赣州市复制推广 |
市振兴办 |
各有关单位 |
24 |
推行量化 考核 |
配合建立试验区营商环境评价体系,研究制定考核办法和奖励奖惩措施 |
市发改委 |
市商务局 |
25 |
把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纳入市委、市政府重点督查事项,推进常态化监督检查,强化跟踪问效 |
市委督查室 |
市政府督查室、市振兴办 |
|
26 |
强化监督执纪,对因落实不力影响营商环境的人和事,按照“一案双查”要求,严肃追责问责 |
市纪委 (监委) |
各有关单位 |
|
27 |
制定问责办法,对损害营商环境的行为实行“零容忍” |
市振兴办 |
各有关单位 |